阅读历史 |

第615章 安排(第二更)(2 / 3)

加入书签

是主机,驱动,辅助,编程及其他附属设施都需要经过计算。

刘海本来对这方面就不是很精通,只能知道大概的方向,所以也就只能掌控大方向。

“下一步我准备在我们厂里面搞一个超级计算机,这样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就不必像上次那样着急冒火。”

然后孙爱国就发表了讲话。

因为没必要,一切都是刘海主导的,其他哪怕厂长来了,也要主动接受检查。

“刘工,我明白!”苟荣点点头。

“刘工!”看到刘海来了,技术科的人赶紧的打招呼。

这边技术科也足足有几百人,也分为很多的部门,因为飞机上的系统也不少。

“怎么样?”看到负责人来了,刘海开口问道。

“我们已经复盘了参数的计算结果,已经开始进行设计。”

“飞机大梁设计多久可以拿出来?”刘海说的飞机大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的汽车大梁,飞机的大梁是圆形的,其中在机翼附近的大梁间隔距离较近,其余地方间隔距离较远。

坐过民航客机的同学,可能就发现了,有些头等舱与经济舱中间有那么一个间隔,还有两个门,这个地方就是飞机的大梁,是整个的圆形。

飞机的这个大梁就要用到超大型的铸压机。

当然在没有超大型的压铸机之前,可以把这个大梁分解成几块。

也就是说把这个圆形的大梁分为四块或者六块进行组装。

但是这样的安全性比较低,因为这种组装的在承压能力抗拉扯能力以及本身的抗震性来说,都没有一体结构的好,而且本身材料强度也达不到超大型压铸机制造的高。

也是制造军用中型大型运输机,以及超大运输机必须要的设备。

至于说这个大梁分布在飞机的什么部位,一般来说机头有一个,然后机翼前后有一个,机翼有一个,最后尾部还有一个。

形象点的看就是用这些飞机大梁,作为整个机身的稳定系统。

因为机翼附近承受的力量比较大,所以这地方的大梁,互相之间距离较近。

这也是刘海首次引入了这种飞机大梁概念,为以后的大型运输机,超大型运输机设计打下基础。

“按照计划进度,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。”负责人开口说道。

“嗯!”刘海点点头盘算了一下,如果首次设计完全达标的话,图纸送到西南二重,进行开模的话,估计6个月之内能够看到零件。

这种大梁并不是统一的大小,因为不同位置要安装不同设备,在中间机翼处的大梁还要安装机翼,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把位置先预留好,那么在制作模具的时候,也要制作不同规格的模具。

还有就是每个地方的尺寸也不一样,所以这个大梁的数据也完全不同。

当然这些模具制造出来不会浪费,因为在后面飞机量产的时候有这些模具就快了。

其实真正铸压零部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,就像铸压一个飞机起落架只是需要15秒的时间。

超大型铸压机还可以节省材料重量,就单独一个飞机大梁来说就可以减重15%以上。

起落架也是一样的,用大型压铸机制造的起落架与普通制造的起落架,重量差距可以达到18%。

另外机翼也是一样的,机翼内部的主梁如果用压铸机,在安全性还有使用寿命上都远远高于其他方法制造的。

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大飞机制造中,全世界只有几个国家能制造。

因为没有压铸机这个设备飞行器的安全性就会降到很低。

刘海就知道历史上好像运十,就是因为大梁采用了拼接模式,在飞行当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,又加上当时合作的另外一方,因为两个国家关系的原因,所以大飞机下马。

其实说白了,就是咱们还没学会,师傅就撂挑子跑了,当年肥熊也是一样,教咱们半拉子技术就跑了。

作为徒弟,当时就是想把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,也没有能力,所以不得不放弃。

这个世界刘海早早的就推动厂长建议,把压铸机搞了出来,当然从利益的角度来说,这个设备其实是亏本的,因为这种设备闲置的时间比较多。

但是相关的人员你又不能说他们,闲下来就让他们放假回家。

“先设计最简单的吧。”刘海指的是机头位置的大梁。

这个大梁就在位于机头与机身衔接转折的地方。

主要是先把这个设计交给二重,让他们有事情干。

“明白!”负责人点点头。

“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!”刘海没有具体去看他们的设计,反正设计完成要拿给自己看。

然后刘海看了看时间就准备下班了,因为刘海还要对机翼,起落架这些参数进行计算然后拿出来。

当然也有一些东西,刘海不准备自己计算,就比如货仓的装货系统。

前面说了,这个运输机的货舱采用了上下两片的结构。

装卸的时候下片就直接形成一个斜坡,机舱内部有类似绞车的东西,只要把货物放在斜坡上就可以通过绞车把货物直接拉进货仓。

卸货的时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